GMT观点

VIEW OF GMT

GMT产业 : 密封胶条看化工机会 汽车密封条市场现状、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密封性是衡量汽车整车质量的重要指标,汽车密封条具有车身密封、隔音、防尘、防水、减震、装饰等功能,对于提高车内驾驶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保护车体和车内部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汽车密封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  汽车密封胶条行业发展现状

     与轮胎等易耗型零部件不同,汽车密封条不易损坏,尤其是三元乙丙橡胶(EPDM)、热塑性弹性体(TPE)等材料的汽车密封条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在15年以上,使用寿命较长,因此售后维修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整车配套领域。


    我国汽车密封条整车配套市场的发展与整车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密封条市场随之迅速发展,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


    1.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的统计,2014年,我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8.8亿元,密封条产量约为12.00亿米,其中30家主要生产企业的销售集中度在95%左右。


    2.本土企业在自主品牌汽车的带动下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汽车产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9.67%,成为按单一国别统计的市场销量冠军。随着国产自主品牌整车制造商的崛起,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为本土汽车密封条生产企业带来了发展良机。据统计,当年本土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比约为25%左右,与自主品牌汽车30%左右的市场份额接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工业分会统计,2014年我国参与统计的本土汽车密封条制造商共生产了约5亿米汽车密封条,占全国总产量的42%左右;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左右,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32%。


    3.技术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在技术开发方面,由于汽车密封条装配关系复杂,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压缩变形,密封条的结构性能在试验之前难以有效预见,新产品开发成本往往较高。目前行业内已普遍使用CAD/CAE/CAT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产品设计之初,这些技术即可辅助工程师进行缺陷分析、质量改进,以适应密封条材料的复杂性、结构的特殊性、接触载荷和边界的非线性等特点,提高预测能力,降低开发试制成本。


    在生产制造方面,早期的汽车密封条生产多采用人工压模成型,工艺较为简陋,所生产的密封条形状单一。随着整车生产商对汽车密封条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密封条生产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计算机控制挤压成型或注射压模技术、复合挤出、可变口径挤出、微波硫化、表面喷涂等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密封条的生产制造中。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密封条的生产效率,改善了密封条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稳定性。如可变口径挤出技术可以改变密封条挤出时截面的大小和形状,使密封条能更紧密地贴合车身,密封效果更好。


    4.材料应用持续优化和改进


    早期汽车用密封条材料以天然橡胶、氯丁橡胶、软质PVC为主。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汽车部件工作寿命、乘坐舒适性等方面要求的提高,传统材料已经很难满足汽车密封条对外观、使用寿命、耐气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EPDM因其具有的优良的性能,成为生产汽车密封条的首选材料。主要应用在门窗外侧以及经常开关的部位,如发动机舱盖、行李箱等。


    PVC材料主要应用在静态密封部位,如水切、前挡装饰条、三角窗、车顶饰条等。随着汽车工业及材料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应用于汽车密封条的加工生产中。聚烯烃类(TPV、TPO)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与玻璃的摩擦系数小、耐磨性能好,可作为汽车玻璃导槽、车门玻璃内外密封条及部分辅助密封条用料。


    5.本土企业逐渐具备同步开发能力


    汽车密封条行业发展初期,本土汽车密封条制造商的业务主要是为现有车型进行配套生产,开发设计能力薄弱,往往只能按照客户提供的图纸或样件进行模仿和加工,在供应体系中处于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土汽车密封条制造商在加工配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增大。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密封条质量、成本、响应速度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整车制造商要求供应商参与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活动中,并将是否具备同步开发能力作为考核密封条供应商的重要标准。

  二  汽车密封条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汽车产能加速向中国转移


    由于劳动力成本过高等方面的原因,多家跨国汽车集团宣布关闭欧洲等地工厂,同时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全球汽车制造业重心正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汽车密封条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


    2.小排量汽车将继续推动本土汽车密封条企业快速发展


    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1.32%,比上年同期提高2.90%。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本土汽车密封条企业的配套车型以自主品牌和小排量车型为主,而大部分合资品牌、高端车型密封条的首选配套生产企业仍然为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因此,自主品牌与小排量车型的市场前景,与本土汽车密封条制造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小排量汽车主要面向中低端消费群体,车辆总价低,对原料价格变动的敏感性较大,而相对于大型跨国零部件企业而言,本土密封条制造商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因此小排量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将继续推动本土密封条制造商发展。


    3.本土企业逐渐进入合资品牌的采购体系


    受技术能力、生产规模、合作历史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大部分本土汽车密封条制造商仍以服务自主品牌整车厂商为主,但是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及不断的技术创新,本土汽车密封条领先企业逐渐打破了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对于合资整车厂和高端车型的供应垄断,成功进入了合资汽车制造商的采购体系,为合资品牌汽车整车厂配套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及占比在快速增加。


    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仍在60%左右,在轿车市场的份额更是达到70%左右。合资品牌市场的成功开拓将为本土汽车密封条厂商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  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行业竞争格局


    汽车密封条整车配套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竞争格局与其他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相似的特点。


    (1)为合资品牌整车厂配套领域竞争格局


    欧洲、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汽车制造业的三大传统中心,因此国际知名的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也基本集中于这三大区域。


    汽车整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合作模式主要可以分为3种:一是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自由发展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二是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传统模式(美国模式);三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日本模式)。从总体上来说,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技术创新、业务规模、管理水平,以及与整车厂的合作历史等方面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占据了大多数合资品牌整车厂的配套市场份额。


    从整车厂的国别来看,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相对较为开放。日本模式中,整车厂与一级零部件配套商或核心零部件配套商往往通过互相参股、战略合作等方式形成较为稳固的、封闭的合作关系,出现“集团化”的现象;“集团”外的供应商往往只能以协作商的身份,与“集团”内的一级配套商、二级配套商合作,从而形成整车厂-一级配套商-二级配套商-协作商的金字塔形供应体系。


    (2)为自主品牌整车厂配套领域竞争格局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整机厂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整车厂依附型,即零部件企业附属于整车企业,成为整车制造商的零部件分厂或全资子公司,主要为了满足集团内整车厂的生产需要;第二类是市场自主型,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不存在产权关系,自主进行生产经营和拓展市场机会,目前国内市场以该种模式为主。第二类零部件制造企业机制灵活,虽然起点较低但发展速度快,部分领先企业在服务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厂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已成功进入了欧美合资品牌的一级供应体系或日韩系合资品牌的二三级供应体系,在多数非关键领域及少数关键领域具备了与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正面竞争的能力。

                

 




联系我们


010-84945443

统计代码申请地址:http://www.cnzz.com/